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行动党让席还是反对党让席?

黄有光

笔者914日在本版的文章《如何避免糟糕和次优的选举结果?》,建议人民行动党在以后的大选只参加大部分的议席,而不是竞选所有议席,来避免糟糕(行动党不能执政)和次优(没有足够的反对党议员)的选举结果。陈心怡17日在交流站的文章《行动党应该放弃哪一些选区》,认为这建议“有点匪夷所思”。同一天,资深教授、政治与外交家许通美也在《海峡时报》撰文,认为反对党应该放弃参加一半以上席位,让行动党未选先获得执政权,使选民可以放心投票给反对党。本文将讨论是行动党放弃,还是反对党放弃,更加可行与有利。

许通美认为,多数选民要一个有效(“可信、有建设性、负责任”)的反对党,陈心怡看来也不反对。问题是怎样获得这个最优的结果,行动党稳定执政,但在议会内有相当多的有效的反对党议员?

笔者认为,行动党应该在将来的大选中,放弃至少十多个席位给反对党去竞选。许通美认为,反对党应该放弃参加一半以上席位,让行动党未选先获得执政权。陈心怡“建议各个反对党整合成一个,把有好资历的人组织在一起,不要一开始就在所有的选区竞选,而是把焦点放在取得十多个议席”。许陈两人在这方面的建议很接近。让我们讨论这个建议与笔者的建议的相对可行性与有利性。

新加坡有很多个反对党,单单在这次大选出来竞选的就有八个。他们在提名日之前也有试图协调,避免出现三角战,结果也没有完全避免。要他们协调在低于半数的选区竞选是很困难的。以前的一些时期,只有很少的反对党候选人愿意出来竞选,不难只在低于半数的选区竞选。现在(以及可预见的将来)的情形已经完全不同,很难避免在超过半数的议席的选区,有反对党候选人出来竞选的情况。

不同政党有不同的政见,很难整合成一个政党。他们在不同选区有不同的相对优势。很多可能的候选人,又多数会高估自己的胜选机会。甚至有些候选人,即使自知没有胜选的机会,可能也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来竞选。即使各个反对党达成协议,也很难避免在提名结束前,有人出来提名,包括无党籍。因此,这个建议的可行性已经很低。

相反的,笔者的建议有很高的可行性。只要行动党决策者决定放弃在一些选区竞选,几乎百分百能够实现。

即使这两个建议都同样可行,也是笔者的建议比较有利。许陈的建议可以确保行动党执政,大量减少人们因为恐怕糟糕的情形,而不敢投票给反对党,提高反对党胜选的或然率,但却不能够确保至少有一定数量的反对党议员。笔者的建议却有这个保证。

陈心怡责问,不管行动党放弃哪一些选区,“支持他们的选民必定会觉得行动党放弃了他们,对行动党感到失望”。这是一个问题。不过,笔者认为,只要行动党向选民解释,这么做是为了同时避免糟糕的结果(行动党失去执政权)与次优的结果(没有足够的反对党议员),相信绝大多数选民会体谅。

陈心怡也责问:“在反对党还没展现他们的能耐,就给他们一个免费通行证(free pass)进入国会,认为这样国会会因此出现更优秀的制衡的声音,这是不是有点太天真?”如果新加坡只有一个反对党,这可能是一个问题。然而,既然有很多反对党,他们就会在行动党让出的选区竞选。在有行动党参选的89个议席,都不能完全避免三角战,在行动党让出的十多个议席的选区,很难想象每个选区只有一个或一组反对党的候选人出来竞选。即使没有吸引其他政党,也会有无党籍出来竞选。因此,在笔者的建议下,虽然对非行动党(反对党与无党籍)整体而言,这十多个席位是稳得的,但对个别政党与个别候选人而言,则是必须先“展现他们的能耐”,才能够获得选民的委托。

另外,由反对党让出超过一半议席的选区,让行动党未选先胜,至少在外国人的观察上,很可能会有“新加坡没有真正的竞选”的错觉。由行动党让出一些议席,反对党在其他选区还是可以竞选,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。

笔者的建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。由行动党让出一些议席,显示其愿意甚至主动促成反对党议员的产生,显示总理肚里可撑船,全世界都会欣赏。

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温思敏讲座教授

2015924日 星期四 首发于新加坡联合早报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黄有光

黄有光

124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黄有光:父母原籍广东惠来县。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,毕业于槟城韩江中学(1961)、新加坡南洋大学(1966)、悉尼大学(经济学博士, 1971)。曾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任教授(1974-2012)与荣休教授(2013开始)。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Winsemius讲座教授。于1980年被选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。于2007年获得澳大利亚经济学会最高荣誉 - 杰出学者。在经济学、哲学、生物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数学、宇宙学等学术期刊(包括AER, Economica, EJ, JET, JPE, RES, SCW)发表两百余篇审稿论文。兴趣与贡献包括: 中国经济问题,福祉经济学与公共政策,提创福祉生物学与综合微观、宏观与全局均衡的综观分析,与杨小凯合作发展以现代数理方法分析古典的分工、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的新兴古典经济学。近著:《宇宙是怎样来的?》,2011;《从诺奖得主到凡夫俗子的经济学谬误》,2011;《快乐之道: 个人与社会如何增加快乐?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,将于2013中出版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