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黄有光 陈享恩
根据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6月11日的报道,人口老龄化导致本地对血液的需求日益增加,捐血的青年则在过去五年减少13%,若不去积极改变现况,未来可能出现血液供不应求的情况。卫生部长颜金勇也在第14届世界捐血日活动上,呼吁国人踊跃捐血,确保血液供应量足以应付不断增加的需求。
本文论述,捐血不但对社会作出贡献,也对自己大大有利。尤其是青年男子,不捐血对自己的健康不利。
很多人,尤其是华人,认为血是体内精华,失血或捐血对身体是重大损失。失血过多当然有问题,但普通程度的捐血,却是有益身心的。普通健康水平的人,尤其是16岁至60岁的青壮年男子,应该不时捐血。本文第一作者最后一次主动要求捐血,已经超过60岁,被认为已经超过通常的捐血年龄,需要医生的特别批准。这年龄限制有些过时,应该提高到65岁,甚至是70岁。
根据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,夏侯惇迎战吕布的部将高顺,高顺败逃,夏侯惇追赶,不料被吕布另一名大将曹性射箭偷袭。夏侯惇左眼被射中,痛得大叫一声,用手急急拔箭,却连着眼珠拔了出來,他大喊一声:“父精母血,不可弃也。”于是把眼睛塞进嘴巴,吃了下肚。
根据《孝经》记载,孔子对曾参说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这些古籍的记载与有关思想,也使中华儿女很少捐血。身体虽然应该爱护,但血液是我们身体能够自动生产补充的,不必担心正常程度的捐血。
女子在发育后到40多岁停经前,每个月会有月经,自动失血,因而有自动补充与更新血液的机能。在人类长期的进化史上,男子也多数会因为在森林与草原觅食与打猎而受伤失血,有自动补充与更新血液的机能。即使进入农耕时代,也还有一些失血的机会。然而,这一两百年经济高速发展以后,多数人,尤其是白领人士,几乎完全没有失血的机会。这是不健康的,应该不时主动捐血。捐血不但对需要血液的人有利,对捐血者也有利,尤其是对青壮年男子。现代女子虽然也每月失血,但她们造血的功能也比较强,也不必担心正常的捐血。
捐血是对他人有重大利益的行为,助人为快乐之本,因此捐血对捐血者不但健康有利,对心理状况也大大有利,何乐而不为?
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多数国家,捐血是自愿的。自愿制度依靠的是捐助者的内在动机。通过了解捐助者为什么愿意给予,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有效地鼓励捐赠。捐赠行为产生了温暖的光芒,使得捐助者在受益者受益的同时也快乐起来。此外,当健康的捐助者对健康欠佳的人感到不公平时,帮助他人恢复健康,减轻了他们的“内疚”。因此,我们应该提高公众对捐赠的重要贡献,以及其利人利己的认识。
为了公平的动机,如果其他人贡献,捐助者也更有意愿做出贡献。如果很多人白搭车(free-ride),不捐赠,这会影响其他人捐赠的意愿。这些捐助者会受关于其他人行为的信息所影响。因此,我们可以通过发布其他捐赠者,尤其是多次捐赠者的消息,来鼓励捐赠。
你或亲戚有没有从血库中受益?这样的经历会使这些受过陌生人帮助的人更愿意捐赠。例如以回馈他人来报恩的动机,已经在网络大众化运动中增加了金钱上的捐赠。这种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在推动献血方面发挥一样的作用。新加坡应该培养这良好的社会规范。
受益人也可以公开表示感恩。不是以金钱奖励,而是通过“谢谢”卡片或为捐赠者主办一些仪式或表演会,这不但令人欣慰,也会吸引新的或重复的捐赠。
其实,我们认为,最能够鼓励人们自动捐血的一个低成本方法,是在初中的课文里,加上捐血对捐血者有利的解释。这个方法以及上述措施,应该可以提高捐血量数倍以上,使血液的供应不会再不够。
黄有光是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温斯敏讲座教授
陈享恩是诺丁汉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副教授与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
本文于2017年7月1日以“加强捐血利人利己的宣传”发表于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。支持捐血利人利己的参考文献没有刊出;详见第一作者将要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学生就能修正的谬误》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