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由于新加坡教育部在考虑在学校实行停车收费,这几个星期,包括在《联合早报》有不少的议论,有人赞成,有人反对。教育部于元月12日通过面簿回应讨论,表示需要时间‘谨慎地进行检讨’。笔者认为这些讨论不够全面与深入,谨此补充。由于牵涉方方面面不少,本文也未必全面,但至少有些要点是还没有被充分考虑的。本文虽然针对新加坡,但对于其他国家可能也有使用的地方。

新加坡土地不多,人口密度很大。有如笔者于2013年初在本版多次论述,人多有很多人们忽视的利益,包括人均国防与研究支出比较低,交通比较方便等。例如,笔者50年前在旧南大读书时,新加坡人口只有一百多万,当时只有一种公共汽车从南大离开校园,如果错过,就得等半个小时,因为每小时只有两趟车。三年前回来南洋理工大学,有一次要搭179号公车,错过两辆,以为非等个20分钟不可,结果第三辆179 在两分钟内就来了。现在五百五十万人口,交通方便很多。然而,土地的机会成本也很高,使停车收费的效率问题很重要。

对于一个已经建好有停车场的学校,如果没有停车位不够的问题,是否收费没有直接的(停车位分配)效率问题,反正大家有地方停车。如果停车位不很充分,高峰期很难找到停车位,则用收费的方法,可以把停车位配置的效率提高。即使没有停车位不够的问题,长期而言,怎样知道停车场的成本(包括建设与土地的机会成本)是值得的呢?如果有用停车收费,则可以从人们愿意支付的程度,来估计停车场是否值得,从而得知将来建或改建学校时,停车场是否应该增加或减少。

进一步说,停车所占用的停车位的成本,是拥有与使用汽车的成本的一部分,应该由使用汽车者负责,才能够使人们在决定是购买与使用汽车,使用公共交通工具,还是步行或骑脚踏车的选择上,是从整个社会的观点是有效率的。因此,不论是学校或其它单位,停车收费是符合效率的,除非收费本身的成本很大,超过其对效率提升的贡献。但这在新加坡应该不能成立。

现在开始在学校收停车费是否公平呢?可以是公平的,如果对学校的老师(包括员工,如果他们也有停车的权利)进行补偿,例如通过提高薪金。校园停车免费早已被认为是在学校工作的一种福利,人们在认识到这种福利下可能接受比较低的薪金。如果现在忽然取消而没有补偿,可以说是不公平的。

是否只补偿现有停车位的使用者,而不是全体老师?笔者认为最好补偿全体。张三现在没有汽车,不能否定他计划将来要买汽车。李四选择用步行或骑脚踏车,应该避免他因为选择比较健康与环保的方式而失去补偿提薪的机会。

另外一个应该补偿全体老师的重要原因是,相对于其薪金,教师的贡献与努力真的很大。有些评论者说,其他公务员与工作,也很重要,为什么只有教师可以免费停车?这讲法虽然有些道理,但忽视了下述因素。

在现在分工与专业化很高的社会,一个已经多年从事一个行业的人,转业有很大的成本与困难。 一个年轻人选择职业时,受很多因素影响。有几个重要因素,使很多年轻人选择教师的职业,因而使偏低的薪金(相对于其责任与工作量),也能够招聘到足够的教师。

第一,很多人选择其所认为有威严与受人尊敬的职业,例如很多小孩子要当警察或太空人。对于学生,教师是他们最接近的有威严与受人尊敬的职业。 第二,年轻人比较容易受到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’之类的说法的影响,从而选择当教师。第三,很多人没有什么确定的选择,就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职业,而教师是学生最熟悉的职业。第四,学校学到的东西,在还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前,很多很难用在工作上,而比较容易用在教书上。因此,对于社会与工作经验很少的年轻人,开始时很多真的比较适合教书。

上述是人员供给方面使教师薪金偏低的原因,另外是需求方面的原因。华人已经是比较重视教育的。新加坡政府也是效率很高,而又比较高瞻远瞩的。然而,由于教育是很长期才能见效的大业,所谓百年树人,人们受许多短期紧急要求的压力,往往忽视或低估长期才有高回报的东西,包括教育方面。因此,尽管好教师的贡献很大,但至少在薪金方面的报酬却不成比例。这并不排除,由于相互竞争,考试压力等,学生压力太大。其实,部分减少学生压力太大的一个方法,就是提高教师的品质,而提高教师薪金在这方面有贡献。

由于上述供应与需求双方面的原因,使教师薪金偏低。大量提高教师的报酬,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,长期而言,应该是大大有利的。这次教育部考虑在学校实行停车收费,从效率观点,应该进行,但不论是从公平、教育的重要,以及过渡时期的顺利进行而言,应该同时给全体老师超比例的补偿,可以一举数得。

本文根据刊于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21日言论版的同标题[没有副标题]文章补充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黄有光

黄有光

124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黄有光:父母原籍广东惠来县。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,毕业于槟城韩江中学(1961)、新加坡南洋大学(1966)、悉尼大学(经济学博士, 1971)。曾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任教授(1974-2012)与荣休教授(2013开始)。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Winsemius讲座教授。于1980年被选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。于2007年获得澳大利亚经济学会最高荣誉 - 杰出学者。在经济学、哲学、生物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数学、宇宙学等学术期刊(包括AER, Economica, EJ, JET, JPE, RES, SCW)发表两百余篇审稿论文。兴趣与贡献包括: 中国经济问题,福祉经济学与公共政策,提创福祉生物学与综合微观、宏观与全局均衡的综观分析,与杨小凯合作发展以现代数理方法分析古典的分工、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的新兴古典经济学。近著:《宇宙是怎样来的?》,2011;《从诺奖得主到凡夫俗子的经济学谬误》,2011;《快乐之道: 个人与社会如何增加快乐?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,将于2013中出版。

文章